50 多歲的黃先生,原本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上班族,性格爽朗、朋友多。但最近幾年,他開始覺得自己「不像自己」:
上班時精神不濟,老是打哈欠。
體重莫名增加,即使飲食沒什麼改變。
偶爾運動卻發現肌力不如以往。
最讓他困擾的,是性功能逐漸下降,讓他與伴侶之間產生隔閡。
起初他以為是「年紀大了正常」,但狀況持續惡化,最後在家人的建議下到醫院檢查,抽血後發現睪固酮濃度顯著下降,確診為 男性更年期。
男性更年期(Andropause),又被稱為「男性停經期」或「男性性腺功能減退症」。不同於女性更年期突然停經,男性的變化通常比較緩慢,可能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。
睪固酮下降:睪固酮是男性最重要的荷爾蒙,控制肌肉、骨骼、性功能以及情緒。隨著年齡,每年會下降約 1%。
生活壓力:高壓環境、長期熬夜、飲食不均衡,加速睪固酮流失。
慢性疾病: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肥胖都與男性更年期密切相關。
黃先生的狀況,其實就是許多中年男性的縮影。以下是典型症狀:
體力下降:容易疲倦,睡眠品質差。
性功能障礙:性慾降低、勃起困難。
情緒問題:焦躁、憂鬱、易怒。
體態改變:腹部脂肪堆積,肌肉量減少。
認知退化:專注力下降、記憶力減退。
骨質流失:可能增加骨質疏鬆風險。
醫師通常會採取以下步驟:
病史詢問:瞭解是否有性功能、情緒或體力上的改變。
體格檢查:包含身高體重、血壓、BMI。
抽血檢查:測量睪固酮濃度、肝腎功能、血糖與血脂。
若早晨的 總睪固酮濃度 < 300 ng/dL,且合併臨床症狀,通常可考慮為男性更年期。
確診後,治療方式會因人而異,以下是常見方法:
規律運動:重量訓練與有氧運動可自然提升睪固酮。
均衡飲食:高蛋白、含鋅食物(牡蠣、南瓜子)、Omega-3 脂肪酸有助荷爾蒙平衡。
充足睡眠:熬夜會加速睪固酮下降。
戒菸限酒:尼古丁與酒精皆會抑制睪固酮。
睪固酮補充療法(TRT):可透過注射、凝膠或貼片補充。
藥物治療:若伴隨憂鬱或焦慮,醫師可能會建議心理藥物。
控制慢性病:血糖、血壓、血脂控制好,也有助於改善更年期症狀。
諮商或支持團體可幫助男性表達情緒,減少孤立感。
延伸閱讀:探索睪固酮低下原因、男性更年期及補充方法
在醫師指導下,黃先生開始:
每週運動 3 次,加入重量訓練。
減少外食,改為均衡飲食。
維持規律睡眠,避免熬夜。
在醫師評估下,接受了 低劑量睪固酮補充療法。
三個月後,他發現精神好轉、腹部脂肪減少,性功能也逐漸恢復,與伴侶的關係明顯改善。
接受改變:這是生理自然過程,不代表老了就沒希望。
積極面對:透過飲食、運動、醫學輔助,生活品質能大幅提升。
伴侶支持:與家人溝通,避免誤會「只是脾氣差」。
定期檢查:早期診斷,能避免症狀惡化。
❌ 只有性功能下降才算男性更年期?
→ 錯,還包含情緒、體力、體態變化。
❌ 補品就能解決?
→ 錯,部分營養品能改善體力,但不能取代醫師治療。
❌ 男性更年期是不可逆的?
→ 錯,雖然荷爾蒙下降屬於自然現象,但透過治療與生活改善,仍能恢復活力。
男性更年期不是「脾氣差」或「老了的藉口」,而是身體正在發出的求救訊號。像黃先生一樣,許多男性透過正確的檢查與治療,都能重新找回元氣與自信。
如果你正處於 40–60 歲,經常覺得疲倦、體態改變或情緒低落,請不要忽視,及早就醫能幫助你走得更健康、更自在。
Q1:男性更年期大概幾歲開始?
A1:多發生於 40–65 歲之間。
Q2: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男性更年期?
A2:可透過症狀觀察與抽血檢查睪固酮濃度。
Q3:男性更年期會影響婚姻嗎?
A3:可能會,因為性功能與情緒改變,但治療後可改善。
Q4:一定要吃藥嗎?
A4:不一定,生活型態調整是第一步,必要時才考慮藥物或 TRT。
Q5:運動能改善男性更年期嗎?
A5:是的,重量訓練與有氧運動都有幫助。
Q6:睪固酮補充療法有副作用嗎?
A6:可能會增加紅血球或影響前列腺,需醫師監測。
Q7:男性更年期會導致憂鬱症嗎?
A7:可能會增加風險,但不等於一定會。
Q8:肥胖會加重男性更年期嗎?
A8:會,脂肪組織會轉換睪固酮,讓下降更快。
Q9:男性更年期能完全治癒嗎?
A9:無法「逆轉」,但能控制並恢復活力。
Q10:男性更年期檢查需要掛哪一科?
A10:可掛泌尿科、內分泌科或家醫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