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男性步入中年後,開始出現一些難以言喻的感覺:
明明生活穩定,卻提不起勁。
曾經喜歡的事物,現在做了卻沒有快樂。
經常覺得焦躁易怒,卻說不上來原因。
家人可能會認為這只是「脾氣差」、「壓力大」,甚至以為是性格使然。但其實,這種「快樂不起來」的狀態,往往與 男性更年期(Andropause) 以及 情緒麻痺(Emotional Numbness) 有密切關係。
許多人以為「更年期」是女性才有,其實男性也會遇到。
定義:男性更年期是指 隨著年齡增長,睪固酮(Testosterone)濃度逐漸下降,導致生理與心理上的一系列變化。
常見年齡:通常發生在 40–65 歲之間,但部分男性在 35 歲左右就可能開始感受到影響。
體力下降、容易疲倦。
性慾減退,勃起功能變差。
情緒不穩,容易焦躁或低落。
注意力與記憶力減退。
睡眠品質差,常有失眠或淺眠。
肌肉量下降、脂肪增加。
這些症狀加總起來,往往讓男性覺得「不是自己了」,逐漸產生失落感。延伸閱讀:更年期男性荷爾蒙不足的補充與治療
「情緒麻痺」並不是指真的感覺不到,而是 對情緒逐漸失去敏感度。
過去能讓你快樂的事物,現在變得無感。
家人關心或孩子笑鬧,感覺像隔著一層玻璃。
不一定是憂鬱,卻有「空心」感。
荷爾蒙變化:睪固酮下降影響腦內神經傳導物質(如多巴胺、血清素),快樂感降低。
長期壓力:長期處於高壓狀態,腦部對情緒的反應逐漸鈍化。
自我防衛:為了避免過度焦慮或痛苦,大腦會「自動麻痺」部分情緒感受。
心理健康問題:常與憂鬱症或焦慮症並存,但也可能單獨出現。
當男性更年期與情緒麻痺同時出現時,影響不僅是個人情緒,還可能波及:
婚姻關係:伴侶覺得你變冷漠、不在乎。
親子互動:缺乏耐心或情感交流,影響親子關係。
職場表現:專注力不足,決策力下降,甚至被誤會是「擺爛」。
自我價值感:覺得不再有活力,逐漸失去自信。
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男性會抱怨「好像人生失去顏色」,卻無法說清楚到底怎麼了。延伸閱讀:男人更年期:性趣下滑與睪固酮低下飲食探討
男性要先理解,這不是意志力不足,而是生理與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。
泌尿科 / 男科:檢測睪固酮濃度。
精神科 / 心理治療:評估情緒麻痺是否與憂鬱、焦慮有關。
規律運動:重量訓練可自然提升睪固酮。
均衡飲食:避免過度飲酒與高糖飲食,攝取足夠蛋白質與鋅。
充足睡眠:熬夜會進一步降低睪固酮。
嘗試寫日記,記錄當下感受。
練習正念(Mindfulness),專注在小細節。
適時與朋友、家人傾訴,減少孤立感。
睪固酮補充療法(TRT):適用於睪固酮嚴重不足的患者。
藥物治療:若合併憂鬱或焦慮,醫師可能會建議藥物輔助。
心理治療:行為治療或認知治療可幫助找回情緒敏感度。
男性更年期 = 老了?
❌ 不一定,這是荷爾蒙變化,自我照護仍能改善。
情緒麻痺 = 憂鬱症?
❌ 雖有重疊,但並不完全相同。
補品可以解決?
❌ 部分營養品能改善體力,但不能完全取代醫療。
快樂不起來,不代表你「脾氣差」或「不夠堅強」。
這可能是 男性更年期 + 情緒麻痺 的綜合結果。
及早認識、積極調整,甚至尋求醫師協助,都能幫助你重新找回生活的色彩。
別忘了,照顧好自己,不只是為了健康,也是為了家人和你想守護的一切。
Q1:男性更年期大概幾歲開始?
A1:約 40–65 歲之間,個體差異大。
Q2:男性更年期可以驗血檢查嗎?
A2:可以,主要檢測血中睪固酮濃度。
Q3:情緒麻痺是不是憂鬱症?
A3:不完全是,但兩者可能同時出現。
Q4:男性更年期會影響性功能嗎?
A4:會,可能導致性慾減退與勃起功能障礙。
Q5:運動真的能改善男性更年期嗎?
A5:是的,尤其是重量訓練與有氧運動。
Q6:男性更年期會自己好轉嗎?
A6:通常需要調整生活方式或醫師協助。
Q7:情緒麻痺會不會一直持續?
A7:如果未處理,可能長期存在,但透過治療能改善。
Q8:睪固酮補充療法安全嗎?
A8:需醫師評估,部分患者適合,但需監測副作用。
Q9:有沒有天然食物可以幫助?
A9:富含鋅、Omega-3、蛋白質的食物對睪固酮有幫助。
Q10:男性更年期是不是人生的「下坡」?
A10:不是,而是身體提醒你需要調整生活與心態的訊號。